7月18日至7月31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第三届暑期学校,来自70余所海内外高校139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学习。
本次暑期学校共组织专题课程12次,博物馆云参观1次,实验室云参观1次,邀请了来自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博物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师开展学术讲座及学术交流。
专题课程
方辉老师以“晚商至西周时期的‘大东’:山东半岛商周考古的若干问题”为题,就珍珠门文化分布区域的新认识、珍珠门文化分期、珍珠门文化与晚期商文化的关系以及珍珠门文化与周文化的关系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结合探讨这一过程,对于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王伟老师以“中国人的演化”为题,从来自化石的证据、来自石器的证据、来自遗传学的证据、进展与未来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国内关于人类化石的发现,具有代表性的石器的发现,并从遗传学的古DNA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引入了古蛋白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表示其将对全球整个人类演化的研究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栾丰实老师从学术史、分区、分期、格局沿革四个方面,以“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与分期体系”为题,在梳理了分区和分期体系的研究历程之后,提出了“5+2+N”的三层级、多区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方式,构建出一个适合各种不同研究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期和年代体系。姜波老师以“水下考古所见海上丝绸之路”为题,就沉船、港口、海外考古三个方面,介绍了黑石号、南海一号等沉船和茶叶贸易、宝石贸易的考古发现,以及泉州这一海洋商贸中心的经典范例。
![](/__local/3/11/CC/33BB0309E23F148F74F25BB2282_B733554F_394D3.jpg?e=.jpg)
肖贵田老师以“大汉轶事——听武梁说”为题,首先梳理了汉代考古的特点,随后以武梁其人为切入点,对武梁家族、武梁祠堂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最后从定义,性质,功能,时代性四个角度展开对博物馆的讲述。荆志淳老师以“Social Sustainability: Why Archaeology Matters(社会可持续性的考古学思考)”为题,介绍了巨石阵等一系列考古遗址,讨论古文化社会消失的相关因素,指出考古学应关注到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只有环境,人类自身的抉择对社会变迁也有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并且解读了长程视野、次级变化与非预期的后果三个概念。
王全玉老师以“科技考古,揭示神秘,探索未知”为题,介绍了科技考古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以及超景深显微镜等不同仪器的使用原理、应用范围等内容,之后对侯马陶范、英国铁器时代大型金属容器等器物、错金银和鎏金、红铜错镶、金银平脱等技术展开分析。李清泉老师以“始于发掘之后的美术考古——以青州龙兴寺北朝佛造像的研究为例”为题,首先简要介绍了青州龙兴寺北朝佛造像的发现背景、研究现状和价值地位,之后从造像形制、样式及其所反映的问题,造像题材与流行信仰,造像与寺院禅修活动三大部分展开进行详细论述。
![](/__local/F/AF/F7/3D567DEAA88B8F3AD93B0654319_291EE2D4_3E225.jpg?e=.jpg)
马清林老师以“中国古代陶瓷腐蚀研究”为题,从铅钡玻璃腐蚀、古代钧瓷的腐蚀研究、黑釉瓷腐蚀、青釉瓷腐蚀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古代陶瓷的腐蚀研究,并且推荐了陶瓷工艺学、玻璃工艺学、中国科学技术史等研究古代陶瓷腐蚀变化的书目。李旻老师以“天下之九州:龙山社会与龙山世界”为题,首先介绍了区域系统调查法,其次提出龙山社会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由“史前中国互动圈”,“北亚互动圈”和“亚洲中部互动圈”三大互动圈所组成的世界,最后讲述了严文明先生“重瓣花朵”框架在文明多元起源的研究中心的重要意义。
陈雪香老师以“从鲁东南到鲁西南——海岱地区龙山时代人口迁徙的农业视角”为题,首先介绍了“鲁东南”、“鲁西南”所涵盖的范围及其地理特点,其次通过探讨得出了鲁西南人口的增长可能与鲁东南人口的减少有对应关系,以及鲁东南地区人口兴衰的情况与农业的紧密相关这一结论,最后探究了鲁西南人群在湿地环境下独特的生存策略。董豫老师以“稳定同位素考古的理论、实践与反思”为题,从同位素与稳定同位素、碳氮同位素的应用、对碳氮同位素的反思、关于锶同位素四个方面介绍了稳定同位素考古,最后强调了稳定同位素在考古学中值得继续探索的诸多应用。
![](/__local/D/7B/1A/1C2E2384FDE217803AB85AE3552_0498ACD3_7937C.jpg?e=.jpg)
博物馆、实验室云参观
7月24日和7月31日,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李力老师带领,开展了博物馆、实验室云参观活动。在青岛校区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参观中,介绍了百廿山大的发展历程,以及山大考古50年来的发掘成果。在参观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期间,李老师通过介绍各个实验室的科研设备及研究方向,让同学们对山东大学考古学科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本次暑期学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对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拓宽学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木子 审核:李力 责任编辑:孙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