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简介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后简称“联合实验室”)是在“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实验室”和教育部“环境与社会考古学科创新基地”基础上,于2016年11月获教育部立项建设的。联合实验室由山东大学与耶鲁大学共建,主体在山东大学,在耶鲁大学设分中心。这是山东大学首个获批立项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目前有15位教授,12位副教授,10位讲师和4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长江学者青年专家1名、中组部“万人计划”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1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名、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2名。

联合实验室主体现拥有实验设施6700平方米,设有人类演化、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地学考古(筹)、体质人类学、稳定同位素考古、古DNA分析、陶瓷器考古、玉石器考古、冶金考古、考古地磁测年(筹)、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建成遗产保护和室内考古等15个实验室。联合实验室还拥有一系列大型文物保护和科技检测设备,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超景深显微镜、高级正置偏光显微镜、同位素比率质谱仪、冷冻干燥设备等大型分析检测设备,可对多种质地的文物分析检测,为文物保护和科技考古提供可靠的数据与信息。

另外,联合实验室还拥有独立建制、面积4万余平方米的高校博物馆。博物馆现为目前高校唯一的历史考古类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20000余件(套),其中90%以上为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历年调查发掘出土的文物,具有很强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博物馆陈列、库房均称完备。完善的实验室和博物馆基础设施,为联合实验室的科研与教学及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联合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国家级和科研项目25项,包括国家战略工程任务2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4项;另有省部级项目28项。总牵头纵向经费超过800万元。横向项目100余项,到账经费4000余万元。实验室建设还得到“唐仲英基金会”支持,首期资助经费达1000万元人民币,大大促进了实验室建设。

与联合实验室开展教学科研合作的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已达30个。主要有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欧亚考古研究院、英国雷丁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法国波尔多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等。近十年来,邀请来自海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70余名国际知名专家来华参与科研与教学工作,开设国际化课程19门。此外,派出学生海外交流学习30人次,国外学生来华学习7人次,组织国际学生夏令营1次,国际研究生联合论坛1次。

山东大学每年投入100万运行经费和1000万元设备购置费用于联合实验室的建设。联合实验室设立实验室负责人“全权”制度、特聘专家制度、破格聘任制度、人员互聘及流动制度、“唐仲英基金讲座教授”兼职制度、客座教授制度、访问学者制度、选留优秀博士生制度等各项制度,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持续吸收和培养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前来任职与交流。同时,联合实验室还设立协同创新种子基金、国际访问学者基金及国际访问学生奖学金等,鼓励世界各国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创新研究。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本学科领域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本着尊重历史、以材料说话、以实证说话的原则,瞄准国家文化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需求,阐释中国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及其动因,为构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平共处新模式提供学术及文化支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