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三届黄河发展论坛暨第八届鲁青论坛—黄河文化与黄河考古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0日 14:38    作者:    点击:[]

2024年12月8日,“第三届黄河发展论坛暨第八届鲁青论坛”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厦举行。本次论坛由山东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主办。论坛分为大会主旨报告和分论坛报告两个环节,其中“黄河文化与黄河考古论坛”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东方考古》编辑部承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发表大会主旨报告《我国年代际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对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减轻气候变化影响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陈发虎院士指出青藏高原降水的南北“双核模态”和亚洲夏雨区降水的年代际空间模态相互关联,并提出青藏高原南北“双核模态”是亚洲夏雨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巨型三明治模态”的区域表现。他还强调全面了解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提高我们对气候-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至关重要。这一认识对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减轻气候变化影响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文化与黄河考古论坛上,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王芬在欢迎辞中谈到,山东大学考古学科正是植根于黄河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山大考古团队以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为目标,已在黄河文化和黄文明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如章丘焦家、邹平丁公、菏泽青邱堌堆、济南大辛庄、邹城邾国故城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合作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山大考古团队编写了《黄河大系》系列丛书的《文物卷》,对于展现黄河流域的文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来自山东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各高校与科研院所的10位与会专家学者代表围绕“黄河文化与黄河考古”这一主题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学术报告。首先,分享了黄河流域诸多备受瞩目的考古新发现,包括山东地区史前考古新发现,晋西史前石城、陕西韩城陶渠春秋京邑遗址以及陕西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新发现的石制品等;其次,展示了黄河文化与黄河考古的重要研究进展,包括史前狩猎采集人群在黄河上游地区的活动历史,黄河上游马家窑与宗日文化的交流,河湟文化的交融性特征以及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的古环境变迁与人地关系;最后,围绕丝路黄河的文化汇通,以及黄河文明承载着中华文明主根主脉展开讨论,深化了开展黄河流域考古及黄河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

本次论坛展示了黄河文化与黄河考古的最新发现与研究成果,加强了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为继续推进黄河考古相关工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上一条:探秘·文韵齐鲁|文化遗产研究院趣味博物馆活动顺利举办 下一条: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访学团赴埃及访问交流

关闭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