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马清林教授等作者在《文物》发表题为“南京大报恩寺北宋地宫出土诸圣舍利分析研究”的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利用现代无损分析技术开展考古发掘出土舍利的科技分析结果,填补了舍利成分和材质研究领域的空白,为佛教舍利材质甄别提供了科学判据。
南京大报恩寺北宋地宫出土大量珍贵的舍利,经后期整理共发现22份舍利,包括佛顶真骨舍利1份、感应舍利1份、诸圣舍利20份,本研究选取37枚诸圣舍利,采用体视显微镜、超景深显微镜、便携式拉曼光谱仪、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在南京市博物馆库房内开展无损分析检测。
|
|
琥珀型舍利(DG1:389-7)显微照片
| 文石型舍利(DG1:335)显微照片
|
|
|
文石型舍利(DG1:216-2)显微照片
| 文石型舍利(DG1:286)显微照片
|
|
|
玻璃型舍利(DG1:214-2)显微照片
| 玻璃型舍利(DG1:320)显微照片
|
|
|
石英型舍利(DG1:389-1)显微照片
| 石英型舍利(DG1:389-8)显微照片
|
分析结果显示,此次分析的舍利中有1枚琥珀型舍利、7枚文石型舍利、3枚玻璃型舍利、26枚石英型舍利。这37枚舍利均为佛家七宝造作的仿真舍利(影身舍利),其中琥珀型舍利成分与琥珀蜜蜡接近,文石型舍利属于砗磲、珍珠,玻璃型舍利对应于七宝中的玻璃,石英型舍利则与玛瑙或《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如意宝珠品》中所提及的清净砂石一致。少数舍利表面存在白色颗粒状硬结物及黑色结壳,应为不同类型舍利在特殊环境下形成或污染所致,部分玻璃型舍利表面形貌为腐蚀所致。
|
|
琥珀型舍利(DG1∶389-7)拉曼光谱分析结果
| 文石型舍利((DG1:286))拉曼光谱分析结果
|
|
|
玻璃型舍利(DG1:214-2)拉曼光谱分析结果
| 石英型舍利拉曼光谱分析结果(部分)
|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21)子课题“大报恩寺遗址出土舍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研究工作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博物总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完成。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文化遗产研究院马清林教授为第一作者。马清林,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文/阚颖浩)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2021.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