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姜波:我国海洋考古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9日 15:38    作者:姜波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9日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系列重要论断,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指明了方向,我    点击:[]

作者:姜波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9日 06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系列重要论断,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指明了方向,我国考古事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文物考古事业有了新的重大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海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取得重大的进展与突破,呈现出几大突出特点。

第一,沉船考古成果引人注目,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重要实证。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广东川岛海域发现的“南海I号”宋代沉船,它的发现揭开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新篇章。1987年发现、2007年整体打捞、2013年启动室内发掘的“南海I号”,是一艘保存完好的南宋海船,据最新统计数据,“南海I号”出水文物超过18万件,包括陶瓷、铁器、漆木器、金银器、钱币、银锭等,堪称一座水下博物馆,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考古实证。

第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和港口考古成果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古代航海文明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认可。2021年7月,福建泉州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古典航海传统的见证。与此同时,中国还启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程,迄今有20多个港口城市加入申遗城市联盟,共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保护与申遗工作。此外,广州、宁波、扬州、登州等古代港口遗址的考古工作也取得重要突破,为研究古代中国的海洋文明与对外交流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见证。

第三,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有关海洋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展览纷至沓来,大大提升了我国人民的海洋意识。其中著名的展览成果有国家博物馆的“中国水下考古成果展”、福建博物院等组织的“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海南博物馆等组织的“大海的方向——‘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等。除此之外,泉州海交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等还开设了有关海洋文明史、海洋考古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常设展,为公众了解海洋文明提供了难得机遇。

第四,北洋水师沉舰的调查与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新史料。自2014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通力合作,先后发现了致远舰、经远舰、定远舰等甲午海战沉舰,成果引人注目,两次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上述水下考古成果,在凝聚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推动甲午海战和近代海军史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最后,中国考古界还循着海上丝绸之路,远赴海外开展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中国考古初登世界舞台并取得初步成果。其中,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沙特国家考古中心合作开展的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实现田野考古、水下考古与遥感考古三位一体,揭示了一处被流沙掩盖的海上丝绸之路海港遗址,并出土、出水一批包括中国瓷器在内的珍贵文物,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和高等院校先后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了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在取得重要考古成果的同时,也促进了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历史支撑。

  (作者:姜波,系山东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9日 06版)

上一条:邓聪:欧亚大陆史前玉器技术扩散 ——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5讲纪要 下一条:山东大学与法国波尔多大学合作开展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

关闭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