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人类演化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发表题为“Evidence for the smallest fossilPongo in southern China”的研究论文,报道在中国南方发现的最小的猩猩化石记录。该发现为探索早期猿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梁华,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廖卫副研究员和王伟教授。参与本项研究的单位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广西自然博物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
图1中山洞遗址
现生大型猿类是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与人最接近的物种,有关其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探索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猩猩(红毛猩猩)是亚洲唯一的现生大型猿类,仅存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但在地质历史时期,其化石记录却遍布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大陆。
研究团队对广西田东中山洞发现的113枚猩猩化石开展了详细的研究,通过与化石猩猩和现生猩猩标本进行形态对比,发现中山洞的猩猩牙齿化石尺寸在整体上比中国南方其它遗址出土的猩猩牙齿化石小,代表了已知中国南方最小的猩猩化石记录。此外,中山洞的猩猩牙齿化石表现出门齿齿带发育、上颌臼齿齿带残留频率中等、上颌和下颌臼齿釉质褶皱显著等特征,与猩猩魏氏亚种Pongo weidenreichi差异显著,属于已经灭绝的Pongodevosi。研究团队采用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同位素分析技术和电子自旋共振与铀系联合法测定地层中的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将中山洞猩猩化石的年代合理地限定在距今18.4万年前。研究结果证实了一个小型的物种P.devosi在中更新世晚期取代了猩猩魏氏亚种P. weidenreichi。这项发现将P. devosi最早出现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大陆的时间向前推进至中更新世晚期。另外,中山洞猩猩牙齿化石提供了新的重要的证据,证明华南地区猩猩的牙齿形态特征在中更新世晚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项发现和研究为探索东亚大型猿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图2中山洞遗址发现的猩猩牙齿化石
图3中山洞遗址猩猩牙齿化石的尺寸比较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为古人类学研究的权威专业期刊,该刊致力于发表世界范围内人类起源与演化领域最高质量的文章,在古人类学界享有盛誉(2022年JCR分区:SSCI一区)。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evol.2024.103507
【作者:梁华 审核:王伟 编辑:徐文亚】
上一条:研究进展丨许家窑人内耳迷路三维形态的研究 下一条:荐书|陈淳:玉器研究的扛鼎之作《金沙玉工II:玉石琮工艺研究》
【关闭】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