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研究进展丨全球山地考古视野下青藏高原史前人类的拓殖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5日 16:02    作者:    点击:[]

近日,山东大学考古学院赵宇超副研究员、侯哲助理研究员在《考古》发表题为《全球山地考古视野下青藏高原史前人类的拓殖》的综述论文,以全球三大高原(青藏高原、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的跨区域考古证据为经纬,编织出史前人类拓殖高海拔地区的全新叙事理念。

近十年来,青藏高原史前考古与古DNA领域涌现的突破性发现,对于回答人类在高原出现的的时间节点,定居高原的时间与适应策略,高原驯化经济的起源以及传播路径,高原史前社会网络构建等重大议题,提供了全新的认知,对这些成果适时加以整合阐释,对于梳理目前仍存在的学术争议,进而明晰未来研究的重点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合考古、古环境、以及古DNA等多学科证据,作者将史前人类拓殖青藏高原的过程分为“更新世人群的探索与适应”,“全新世早中期的人类拓殖”,“全新世晚期高原内部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互动”三个阶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南美洲阿尔蒂普拉诺、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考古成果的比较,总结出高原山地史前人群拓殖、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基本共性特征与区域差异。

该研究突破了传统的高原文明基于“农牧经济与农牧人群替代论"的简单框架,全面揭示了高原文明的形成过程从“从“基因孑遗”到“文化融合”的万年动态过程。狩猎采集人群底层基因延续,与新石器时代大规模农牧人群的的注入,二者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形成兼具高原特质与跨区域文化元素的文明形态。高原狩猎采集人群的孑遗虽然数量有限,但其对 于高原生态环境与资源的认知,以及进化出的适应缺氧的基因,是低海拔外来人群所不具备的。正是本土与外来人群持续的基因与文化的交流融合,才最终形成了稳定的高原原始族群,为高原文明的出现带来了曙光。

作为全球高原考古研究的"东方样本",青藏高原的考古发现正在重塑人类适应极端环境的理论框架。当这些来自"世界屋脊"的考古证据被置于全球山地文明的比较视野中,不仅为理解人类文化多样性提供了新的维度,更深刻揭示了文明演进中环境制约与文化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作者:赵宇超 审核:赵宇超】

上一条:研究进展丨基于花粉记录的鲁北地区中晚全新世气候定量重建 下一条:研究进展丨四川邛窑出土唐代不透明釉青瓷腐蚀研究

关闭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