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研究进展丨华南更新世与全新世之交石器文化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3日 13:40    作者:    点击:[]

近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人类演化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发表题为“New lithic evidence from Terminal Pleistocene-Early Holocene Zhongshan Rockshelter, Guangxi, southern China”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广西布兵盆地中山岩厦遗址发现的晚更新末期至全新世初期连续演化的石器证据。论文第一作者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田淳,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单位包括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师范大学和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

晚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是华南地区现代人演化的关键阶段,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人类化石、古DNA和石器证据表明,华南地区在该阶段存在复杂的人群构成和人类行为模式,并经历了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逐渐过渡的阶段。然而,该地区仍然存在诸多时间和空间上考古证据的空白。

研究团队对中山岩厦遗址的地层年代、石器性质和定居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图1)。结果表明:1.中山岩厦遗址的堆积物可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8000-10000年和10000-14000年);2.打制石器技术在上下文化层并无明显差异,体现出持续的小石片工业技术特征,但上下文化层之间存在由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逐渐过渡的趋势(图2和图3);3.定居模式与华南晚更新世其他遗址中的一致,以岩厦作为定居地点;4.动物资源利用体现了相对广谱的利用模式,出土水生动物资源利用有所增加。

通过与华南和东南亚同时期遗址的对比研究发现,虽然中山岩厦遗址在打制和磨制石器技术过渡、定居模式和动物资源利用上不存在明显区别,但该遗址存在小石片工业长期占据的模式,显著区别于华南同期的砾石工业复苏和东南亚同期和平文化占据优势的趋势。本研究揭示,华南和东南亚地区在更新世和全新世之交的人类行为模式,呈现出更为多样性的色彩。该发现为探索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现代人的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依据。

图1 中山岩厦遗址

图2 中山岩厦遗址出土的小型工具

图3 中山岩厦遗址上文化层出土的磨制石器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为考古学领域的国际专业期刊,在国际考古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为AHCI收录的顶级期刊(一区)。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asrep.2023.103916

【作者:田淳 审核:王伟 编辑:孙士美 】

上一条:山东大学人类演化研究团队在《牛津手册》发表研究论文 下一条:研究进展丨馆藏铁质文物中可溶性阴离子的定量分析

关闭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