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研究进展丨中国古代烧制砖记录的考古地磁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2日 09:07    作者:    点击:[]

10月16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伟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Frontiersin Earth Scienc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chaeological brick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rchaeomagnetis”(中国考古砖的磁性特征及其在考古磁学中的意义)。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陈琼。参与本项研究的单位包括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山大学。

考古遗址出土的古遗存,如陶器、烧制砖、红烧土等,由于在烧制过程中可以获得热剩余磁化强度,已被广泛用于古地磁学研究。考古地磁样品多采于陶窑、炉灶,但是窑灶的各部分的受热温度是极不均匀的,可能导致这些烧制品加热不均匀,影响其载磁矿物的类型、粒度和磁域特征,进而导致其记录的古地磁信息出现显著差异。

图1 代表性样品的磁滞回线和反向场退磁曲线

该研究对鲁西南地区孙大圆堌堆遗址的红砖和青砖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分析。结果显示,在灰砖中,具有强静磁相互作用的单畴磁铁矿是主要的磁载体,而在红砖中,弱静磁相互作用的单畴磁铁矿是主要的磁载体。

图2 代表性样本的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

图3 灰砖和红砖的天然剩磁(A、B)和磁化率(C、D)的空间特征

逐步加热的结果表明,灰砖和红砖外层的烧制温度高于700°C,而红砖内层在约350°C时出现热转变,指示红砖在烧制过程中的加热不均匀。这种不均匀加热可能会导致红砖中质量归一化磁感应强度(χ)和自然剩磁(NRM)等磁性参数的空间差异。

尽管如此,即使红砖受热不均匀,也能准确地获得地磁场的方向。该发现为利用烧制品进行考古地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89/feart.2023.1272317

【作者:陈琼 编辑:孙士美】

上一条:研究进展丨文物保护研究团队揭示宋代“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绿釉陶器釉面腐蚀机理 下一条:研究进展丨文物保护研究团队揭示河南清凉寺窑址出土汝窑青瓷腐蚀机理

关闭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