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研究进展丨下河洽东遗址北辛文化居民的生命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 17:14    作者:    点击:[]

近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环境与生业考古团队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e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A Life Course Study of the Beixin Culture Residents from the Neolithic Site of Xiaheqiadong, Shandong Province, China”(下河洽东遗址北辛文化居民的生命历程研究)。文章的主要完成者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曾雯、杨张翘楚、成文慧、赵永生和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何利,合作作者还包括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华、张泉以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宋美玲。

本研究依托济南下河洽东遗址出土的北辛文化时期人骨(图一),利用碳十四测年、稳定同位素分析、压力指标观察、身体改造评估等方法,对他们死前阶段饮食结构、生命早期阶段的压力情况以及可能代表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身份转变的重要事件进行讨论,重建了下河洽东遗址北辛文化居民的生命历程。

图一 下河洽东遗址发掘平面图及北辛文化的典型陶器

碳、氮稳定同位素及动物考古显示,下河洽东北辛居民的饮食以C4植物为主,辅以少量C3植物。主要的肉食来源是以猪、鹿为主的野生动物及部分饲养的家畜,还有小部分渔猎产品。在植物资源摄入上两性未发现明显差异,而在蛋白资源消费上男性比女性略占优势。

饮食与压力指标研究表明,下河洽东北辛文化居民在生命早期阶段经历过较严重的压力事件,并在生长发育阶段从压力的影响中恢复(图二),展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对压力的调节能力。个体间由于压力事件影响造成的健康状况差异,可能与个体自身虚弱程度、对压力的抵抗力和对环境的调整能力相关。

图二 下河洽东遗址M1个体顶骨和枕骨的多孔性骨肥厚(红色框表示放大1cm*1cm,有小孔愈合的迹象)

研究还发现,下河洽东北辛文化居民存在人工拔牙和枕部变形。枕骨皆出现不同程度的形变,这可能与下河洽东居民特殊的育儿方式有关。M2、M4墓主出现了双侧上颌侧门牙拔除行为,其中M2墓主是国内有测年数据(ca.4320-4056 B.C.)证实的最早拔牙个体(图三),这一行为可能与个体生命中社会年龄或社会身份的转变等重要事件记录有关。人工拔牙和枕部变形均被接续北辛文化的大汶口文化居民所继承,并进一步普及。

图三下河洽东M2个体拔除双侧上颌侧门齿的现象

a.M2颅骨的人工拔牙;b.M2上颌CT扫描图像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国际骨学考古杂志)为生物考古学国际权威期刊,为SSCI和AHCI双收录。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oa.3360

【作者:成文慧 审核:赵永生 编辑:孙士美】

上一条:研究进展丨中国古代(公元前11-2世纪)锻造青铜器的材料特征研究揭示中国青铜生产中非主流冶金技术的发展 下一条:研究进展​丨随州枣树林墓地M168出土金属薄片的科技分析揭示春秋时期金属制作技术的复杂性

关闭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