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正文
讲座回顾丨来国龙:马王堆《太一祝图》与中国早期绘画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5日 15:18    作者:    点击:[]

10月30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111期)讲座在青岛校区博物馆628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西湖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人文学教授来国龙带来题为《马王堆< 太一祝图>与中国早期绘画研究》的讲座,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李清泉主持。

来老师从符号学中“图”与“画”的区别、中国早期绘画的作用和承载媒介讲起,引入到本次讨论的马王堆《太一祝图》上。

首先,来老师讲到关于帛图残片拼接的问题。他讲述了用印痕去对称拼接帛图的方法,并展示了李凇、刘钊和自己的拼接方式,复原了帛图残片的理想位置。接着他从出土文献中关于“勿顾”“某”“禹步”的文献对此帛图的名称进行了讨论,认为其名称仍应为《太一祝图》。

其次,来老师对中心人物的身份是“太一”还是“社”进行了讨论。他注意到早期中国宗教中神人关系的重要概念——“凭依”(与后来道教“降神附体”内涵一致),以及帛图中提到的“径行毋顾”的巫术意义,以此说明帛图中心人物是一个被“凭依”的凡人出行者。

最后,来老师对此图的性质、功能及其在中国早期艺术史上的定位进行了阐释。他对帛图中有榜题的“雷公”“雨师”“蚩尤”“武弟子”和帛图下方的青龙和黄龙进行了解读,认为这个帛图所表现的是戴着獬冠举行的出行仪礼和仪仗:藉由表演禹步、念咒语等使神灵附身,出行时有太一和社神的保佑以及天神地祗的护驾。

来老师借用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录》中“术画”与“艺画”的区别,提出中国早期的绘画也具有“术”和“画”的功能,汉代开始的“经义画”等开始脱离“术画”的作用开始向“艺画”转变,这个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突破。马王堆汉墓出的帛画有一定的实际宗教意义,也有绘画的表现,对这类中国早期绘画艺术在使用功能上的讨论对中国绘画艺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来国龙,浙江杭州人。1991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后任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1995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艺术史系,2002年获艺术史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两年博士后。2004年加入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职)。2023年加入西湖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艺术史、古文字与商周考古、出土简帛与上古音、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文物收藏史等。

【作者:文/黄一峰 图/韩鹏程 审核:来国龙、李清泉 编辑:孙士美】

下一条:侯马陶范技术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关闭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

邮编:266237

电话:0532-58631756

邮箱:whyc@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