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上午,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研究馆员雷勇老师为山东大学考古文博专业师生带来题为“中国古代高温彩釉着色机理研究及颜料分析研究新进展”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全玉老师主持。
讲座中雷勇老师结合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彩绘艺术品的分析研究方法、中国古代高温瓷釉呈色机理研究新进展。
首先,雷勇老师介绍了彩绘科学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彩绘的科学分析已形成一套系统的分析方法,国内关于彩绘艺术品的科学分析起步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彩绘艺术品的基本分析方法传入国内,国内学者开始对彩绘艺术品、颜料进行科学分析。接着,雷老师将地层学、类型学与彩绘艺术品的研究方法相类比,以故宫建筑彩画研究为例,系统而形象地介绍了彩绘层次学(Stratigraphy)和彩绘类型学的研究原理以及方法。随后,雷老师强调了肉眼及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性,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就可以预判、筛选以及初步分类,这在彩绘科学分析中是十分必要的。
雷老师以“石绿是古代绘画中最常用的颜料吗?”研究为例,通过对石绿和氯铜矿辨析,强调了古文献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高光谱技术在文物无损分析中的应用。通过高光谱成像,可以清楚获悉各种颜料的分布,同时得到颜料中有机成分的分布,查看到作者的涂改痕迹。高光谱技术与XRF和XRD技术互补,在文物的无损分析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二篇章 “中国古代高温瓷釉呈色机理研究新进展”, 雷老师简单梳理了中国高温瓷釉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中国古代高温釉的高钙、高铝、液液分相等独特现象,介绍了同步辐射技术和透射电镜表征方法在高温瓷釉分析上的应用。在讲座中,雷勇老师以屠呦呦和李家治的学术经历为例,鼓励大家从中国古代科学中寻找新思路。
最后,雷老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道:中国传统材料--古陶瓷高温、高钙、高铝的材料反应体系研究非常有前景,是突破古陶瓷研究的现有迷局的重要途径;纳米尺度的精细表征是古陶瓷研究领域新的重要研究增长点;Fe、Cu着色的中国高温釉彩体系的研究已经或者即将成为未来古陶瓷研究的热点。
讲座最后,参会听众就古代颜料的特定用途、不同环境中颜料的特点等问题提问,雷勇老师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王全玉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并代表参会师生向雷老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